Sunday, 26 February 2012

新山所要的是音乐教育,而非宏观音乐厅


文:黄永强 2010


自我国华人正统音乐著名音乐家陈徽崇在十年前登高一呼欲在新山建设一座三百万元的音乐厅后,此起彼落的响应就不曾间断,在他两年前过世后,在去年及今年于新山举行的纪念会上,这项建议仍然炽烈不休,欲完成陈老师遗愿者亦一再表态要完成此壮举。

新山中华公会会长林奕钦最近所作出的反应,应是最有积极性,且又确实有效的。

林氏在纪念陈氏的音乐晚会上表示在现有的中华大厅八楼多种用途的黄树芬敬礼堂装上隔音板,以能成为音乐厅。

这样的音乐厅虽未能臻至高水准的顶级设施,但它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对新山来说,应是足以应付正统音乐演出的一般条件需求以及这类音乐演出的次数。

我们当然期待甚至渴望新山有一座富丽堂皇的高水准,甚至达世界级水准的音乐厅。不过不要自己骗自己,除了财务不说,在华人音乐圈子里(我所指的是正统音乐,特别是声乐的演出),本地担任演出者的水准是与演出地点不相符合的。

更高水准的演出,几乎每晚难有间歇的新加坡,只跟新山隔了道长堤,两个完全具备国际水准的音乐殿堂维多利亚剧院音乐厅及滨海艺术广场(俗称榴莲壳)的大小剧场及大会堂华乐音乐厅演出,相比起来,我们会有这么多的观(听)众吗?

我许多次要报章为文表示建宏伟音乐厅的功能,就我们的环境实况来说,远不如大力推动音乐教育,而建音乐厅肯定不是排在推动教育的前头。

就算我们当地有二,三十个合唱团的组织,它们可以长年不断每晚个别轮流演出,除了新山的观众,有可能引来新山县附近几个地区的听众来听音乐会吗? 更不用说柔佛州其他各县的听众了.,答案是肯定的不可能

流行乐港台著名歌星的演唱会就不同,票价再高也有上千上万的年青人应“潮”去追捧,况且这类音乐会并不须要在音乐厅演出,通过音响就在宽阔的草坪旷地演出也可以。

就拿此次为配合第二十七届马来亚华人艺术节在新山中华公会礼堂跟士姑来南方学院大礼堂的两场序幕音乐会来讲,一眼看出层次不同的演出会真有天渊之别。

此无他,在在说明新山正统音乐市场是微乎其微的,观众水准是极大分野。 第一晚的纪念陈徽崇音乐会,受邀唱陈氏作品的五位歌唱家包括都是来自吉隆坡的三位男高音和两位女高音,以及一位中国的男低音的歌唱技巧高超不在话下,但那些陈氏作曲的无调性音乐配以现代诗词,是极不易於讨好听众的。 就是对音乐相当有认识的人,也不是那么听得懂,更何况全场五百听众中,绝大多数的乐龄或极少的中学生根本就没有听这种乐曲的水准。类似歌曲难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中场休息后,君不见留下的听众已少了许多许多。

次晚在南院大礼堂的音乐会,对那些uncle ,untie就大有看头。几位本地歌手所唱的,都是适于他(她)们听的所谓老歌(上海时代曲),又有华乐伴奏,相对之下,观众比起第一场音乐会就多得多了。

所以我说:一个完整的音乐厅当然是理想的,但在目前新山情况来讲并不迫切,推动音乐教育,培养更多音乐人才,才是实际的工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