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第九届新山艺术节,让我看到了一些「奇才」,无论我们羡慕或怜悯,都是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畸形的产物。产生这种产物的基本原因,就是人们对音乐不肯認真而刻苦地去学习硏究,结果走上了虚伪取巧的路子,成为时代的「奇才」。可是,当这些「奇才」露了馬脚以后,便又成为十足的「蠢才」了。
「奇才」之不可以成为「英才」,就是因为他们太脱离现实,而忘了自己对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的责任。倘若人在大海中隨波逐流,而不設法游回岸边,迟早必会在海中淹斃。「奇才」们的结果也必是这样。
有的人出世沒几天,便会闻音乐而喜然於色,数岁便能作曲与演奏。这种人,可以当「天才」之誉,因为他们的「才」是天赐的。
有的人没有天才,但靠着勤奋学习的结果,成为出色的音乐家,这种人可称为「英才」。
有一种人的音乐思想与风格流於诡秘,其灵感,似与魔鬼相通,这种人可以称为「鬼才」。
有一种人,說他们是音乐家,並不見得有才能,說他们是音乐学生,他们也不肯承認;說他们是有名无实,但却也不是一竅不通。他们对音乐都有极大的兴趣,那些有钱的,多是唱片收藏家,音乐会的顧問,表面上努力提倡音乐的人。那些穷的,学识虽然比那些有钱的较好,但是音乐对他们是向上爬的踏脚石,一种争取名利的工具。这种人应该是「奇才」吧?因为他们不是一点「才」也没有,更不是「庸才」;可是,他们的「才」是那么的难测,他们把「才」当作奇货可居,而且更因为他们把「才」用去自己自私自利的身上,而不是纯粹为广大音乐群众着想。
一个有钱的唱片收藏家,他们的唱片多得惊人,而且全是艱深的古典音乐,他们也收藏了一些永没有看过的音乐书籍。他们每天挣钱餘暇,喝着外国美酒,吃着海鲜,斜倚在沙发上,闭目静听电台电视台收音机播放的时代曲,有时因为太舒服而入睡,真人生一乐也。
这些人每逢别人談論到某位古典大師的音乐,他便大发议论,因为那些音乐唱片的名称,他已记得太熟了。可是你在无意中问他一些乐理问题,他便瞠目不知作答,问的人也只得顧左右而言他。逢有世界著名演奏家到来演奏或演唱,却永远見不到他的影子,他不去的理由是「门票太贵」,但他的唱片的价值又何止十万八万令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